如果说外观设计的成功是消费者认可外观设计上的增值,那么结构设计就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与使用上便利。真是这样吗?笔者却认为有是更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深圳开设计公司多年,我有如下观点。
一,确保产品结构能实现。
我需要重点提一下这个,很多工业设计公司,大多重视美术,设计师也是从美院毕业的。这个本无可厚非,也还算是工业设计公司的一个优点吧。但其中却因此而存在一些问题。我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很多产品结构设计的案例,发现外观设计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生产,模具制作规范,或者说根本没有到考虑到生产问题。当结构工程师拿到一份那样的ID的时候,只能叫外观设计师反复修改。
二,使用方便。
使用方便,其实往往是以外观设计或者客户的想法为指导的,结构工程师的大部分责任是依据ID和客户提出的概念实现。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多年,在我看来,有不少客户的想法是必要的,也是没有市场的。打比方说,早几年前,某些带电的消费电子产品,有些喜欢电池仓能放可拆卸的干电和锂电;既要支持TF卡,又要支持SD卡。这些完全复杂的功能真的一点都没有必要。这样的想法会增加结构设计和模具制作难度,零件设计相对复杂,生产过程中的难预计的因素就会变多了。
三,精致但要合理。
如今,市场部分越来越激烈,产品要求越来越精致,因为很多工业设计师的想法也越来越新颖,产品越做越精致,但我主张在精致的设计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产品实现的可行性。下图说明。
外观设计方案评审

图中的把显示屏周边做分色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样产品整体的颜色会更丰富,但外观设计师的指导却有问题,他希望通过遮喷的方式去实现,这是错误的,因为遮喷的成本比原色素材的成本高很多,本身操作难度也大。真正能实现的方法是把需要的配件拆出来,分成别的颜色。
四,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成本其实上述的几点问题是有联系的。很多ID的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注意产品的市场定位。这些在项目立项前其实都已经定好,客户也应该把定位告诉外观设计师,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制造成本。但这些对外观设计来讲却是往往比较容易忽略的,再者制造成本涉及的问题也多,模具成本,表面处理成本,等等,这些对外观设计师来讲都是一个难点。
上述的这些问题是点是我个人认为决定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比较关键的因素。如果克服以上的问题?在深圳开设计公司多年,我个人认为,就是在产品进行外观设计的时候,结构工程师便界入评估预算,和外观设计师密切沟通,及时阻止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以确保产品结构设计可行且不超预算。